很多老人都擔心孩子吃的少,身體不健康,于是總是給寶寶吃各種食物,覺得胖胖的才好,但是這樣很容易讓寶寶積食。
那么,孩子積食到底是什么樣的呢?對于積食,有什么樣的明顯的特征癥狀表現?對積食的孩子要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到干預的?
今天,我們就來聊一聊,如何讓孩子遠離積食!
因為年齡較小的小孩子還不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,只要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停不住口,尤其是到了逢年過節,面對美味佳肴,讓這些天真活潑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難的,此時孩子的小肚子常常吃的鼓了起來。
俗話講:“若要小兒安,三分饑和寒”,意思就是說要想小兒不生病,就不要給孩子吃的太飽、穿的太多。仔細琢磨一下這些話是有道理的,無論是哪一種食物再有營養也不能吃的太多,否則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,反而會造成孩子“積食”,給小兒的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。
積食的孩子往往會出現哪些明顯的特征呢?我們具體來看一下孩子的表現。
1
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,有時還會咬咬牙。所謂吃不好,睡不安。
2
寶寶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,食欲明顯不振,厭食。
3
4
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漲,肚子疼。
5
可以發現寶寶鼻梁兩側發青,舌苔白黃且厚,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。
6
一般積食的寶寶,肚子是鼓鼓的,如果家長不確定小寶寶的肚子鼓不鼓,這里教大家一個方法:用你的一只手放在孩子的肚子上,另一只手敲剛放的那只手的手指上,然后聽聲音,如果積食的寶寶,您能聽見氣體在肚子里的聲音。
7
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癥狀,那就是積食的表現了。
孩子積食了,應該怎么辦呢?首先是我們在生活當中,就可以用到焦三仙,焦三仙是什么呢?焦就是炒過的意思,就是炒山楂、炒麥芽、炒神曲、還有炒雞內金,加起來就是焦三仙合雞內金,我們可以用來調理孩子的積食,不過味道不是特別好聞,很多孩子比較抗拒。
當然,我們也可以更簡單快捷的調理方案 ,我們也可以采用一些藥食同源的比如藥膳食療方案,藥材也簡單來源天然,就是藥食同源的東西, 我們強調藥食同源,那到底什么是藥食同源呢?
“藥食同源”是指許多食物也是藥物,它們之間并無絕對的分界線,古代醫學家將中藥的“四性”、“五味”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,也就是寒熱溫涼,酸苦甘辛咸。古人認為,每種食物也具有“四性”、“五味”。“藥食同源”是說中藥與食物是同時起源的。很多物品,既有治病的作用,同樣也能當作飲食之用,叫做藥食兩用。比如橘子、粳米、赤小豆、百合、山楂、烏梅、核桃等等都是藥食同源的。
這個呢,主要就是幫助孩子消食導滯,調理脾胃,提高免疫力,孩子免疫力上去了,不單單積食好了,像很多孩子厭食、便秘、咳嗽的癥狀也會大大減少。所以說,給孩子調理脾胃功能是非常重要的,我們家長可以看到,我們除了山楂雞內金,還可以進行搭配百合益智仁和富鋅,這樣子才能讓效果倍增。
總結
孩子積食,最重要的是生活調理,飲食有節,七分飽,均衡營養,才能更健康,同時,補充適當的營養素,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