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走了這么久,媽媽抱抱我!”
“我不要走路!我要媽媽抱!”
孩子這些耍賴的話,當媽的肯定不陌生。
你是否曾以為媽媽抱娃,就像貝嫂一樣,走路帶風,英姿颯爽?
NO!NO!NO!
現實是,孩子為了要抱抱,媽媽要經歷可怕的一幕:孩子在大街上哭鬧、甚至撒潑打滾......
世界上只有一個貝嫂,而現實苦逼帶娃的媽媽確實千千萬?。?/span>
關于“帶娃出門為什么TA總是要抱抱”的話題,總能引起熱議。而媽媽們的焦慮,讓人略感心酸。
@曉曉媽:寶寶2歲多,學會走路一段時間了,但每次帶她出來,走幾步就說累,給個小推車又不愿意坐,越哄越哭鬧,只好左手抱娃,右手拉旅行箱,以后都不想帶娃出門了! @瑜瑜媽:這兩天寶寶外婆回鄉下了,工作日老公又要上班,就我一個人帶娃,我家兩個,大的四歲,小的兩歲。出門買個菜,小的說要抱,大的就不樂意,發著脾氣要抱,左手抱一個右手抱一個,連提菜的力氣都沒了。 @丫丫媽:孩子都3歲多了,為什么還總是要抱抱?現在自己身體也大不如前,而且寶寶現在長身體了,我的手臂也開始負荷不了寶寶的體重,抱久了手腕酸痛,現在手上貼滿了膏藥,真的很崩潰......
看到這些說法,你有沒有覺得,當了媽媽,就會明白一個詞:進退兩難。
尤其是新手家長,以為寶寶只是因為懶,而不愿意自己走路,從而用呵斥的方法來試圖拒絕孩子要抱抱的需求,殊不知,你的錯誤判斷很可能會讓孩子傷心,處理不好甚至會對寶寶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。
原因可能不只是因為懶!
有心理學研究顯示:當孩子要求抱抱的時候,其實很可能因為孩子心中的安全感瞬間下降,這時候寶寶心中會產生焦躁不安、恐慌、緊張、難過等情緒,具體分以下幾種:
1、恐懼心理
這種情況在嬰幼兒時期,最常見。這個階段的寶寶,會覺得遇到一些沒有把握或者未知的事情,比如聽到響聲或者看到害怕的東西,就想呆在大人懷抱里尋求安全感。
2、陌生的環境
外出旅游或者走親戚的時候,突然進入一個陌生環境的時候,寶寶就會缺乏安全感,所以更喜歡被抱著,心里更安心、更踏實。
3、寶寶嚴重摔倒過
曾經摔倒過的寶寶容易產生“走路=疼痛”的不安聯想,因此對走路會產生抗拒的心理。
4、孩子尋求關注
成長期的寶寶心理敏感脆弱,非常需要父母的溫暖,如果沒有足夠的愛與陪伴,寶寶就會處于嚴重缺乏安全感的狀態。
5、孩子可能真的走累了
走路時是需要腿部用力,而孩子腿部肌肉比較柔軟,耐力不足,走一段時間就會覺得累,尤其是需要上坡下坡的時候,更會加重孩子的疲憊感。
那么,如何讓寶寶大膽地邁開腳步呢?
有沒有方法,既不破壞孩子的安全感,又可讓孩子樂意獨立走路呢?接下來,童童給家長們支支招。
1、提供一個參照物
外出的時候,可以跟寶寶說一些安撫的話,比如“一起走到前面的小涼亭,我們再抱抱”,以涼亭為參照物,隔一段時間再抱抱,這樣就可以引導孩子多走一段路。
2、帶上玩具出門分散注意力
喜歡玩具是孩子的天性。寶媽們跟孩子出門的時候,可以把寶寶喜歡的玩具帶上,陪伴孩子走路,在不知不覺中,寶寶就會開心地拿著玩具走了很長一段路。
3、和寶寶來場競步走。
“我們一起賽跑好嗎,看誰跑得快?”針對年紀稍微大一點的孩子,用競賽的方式讓孩子在互動中自己走,爸爸媽媽也可以故意跑慢一點,讓寶寶獲得成就感。
俗話說“三翻,六坐,七滾,八爬,周會走”。就是說,正常發育的小寶貝大概一周歲就可以獨自行走。 寶寶站立一般需要經歷以下兩個階段: 1、扶站(9個月)。這時候寶寶可以沿著沙發邊緣等足夠安全和穩固的地方或支撐物,學習扶著站起來。 2、獨站(10~12個月)。寶寶這個階段已經可以不借助任何外物,自己保持平衡了。